技术文章 / article
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
2014-09-15 浏览次数:2046
1 维生素D状态的评价
人体内的维生素D 主要来自阳光(紫外线B 波段)照射皮肤后合成的维生素D3,其次来源于饮食
如鱼类、蛋类和强化奶制品等的摄入,合成维生素D2 或D3。维生素D 进入人体后随血液与维生素D
结合蛋白结合,经肝脏25- 羟化酶作用生成25- 羟维生素D [25(OH)D]。在甲状旁腺素(PTH)影响下,
经全身不同细胞内1α- 羟化酶作用形成1,25- 二羟维生素D [1,25(OH)2D], 即活性维生素D,
其中肾脏细胞对全身1,25(OH)2D 含量贡献zui大。1,25(OH)2D 通过与靶细胞维生素D 受体(VDR)结合发挥对结构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。根据其来源可知,造成维生素D 不足的原因主要为皮肤接受日照不足和含维生素D 食物摄入过少,其他如遗传学、代谢性原因则罕见。
维生素D 状态通常用血清25(OH)D 而不是1,25(OH)2D 水平评估,这是因为:① 25(OH)D
半衰期较长(3 周对8h);②血液循环中25(OH)D 浓度约为1,25(OH)2D 的1000 倍;③ 1,25(OH)2D代谢产物主要受PTH 影响,而后者与C a 2 + 水平密切相关,因此维生素D 严重缺乏者1,25(OH)2D含量可能升高, 以维持血清钙水平正常。目前上对维生素D 状态的评价普遍认同以下定义:血清25(OH)D < 20μg·L-1 为维生素D 缺乏,20 ~ 30μg·L-1 为不足,≥ 30μg·L-1 为充足[1]。根据上述判断标准,估计*约有50% 的人口处于维生素D 不足或缺乏状态[2]。目前已经明确维生素D 缺乏可导致佝偻病、手足搐搦、骨软化病和骨质疏松症等,相关临床试验结果提示维生素D 缺乏可能对CVD 的发生有促进作用。
资料来源:北京科瑞美科技有限公司
产品搜索
产品分类
联系我们
电话/传真:13366128764
手机:13391706382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厢黄旗2号楼1层4-179室